close

  
  “童助快參園”的人員每天定時去接放學孩子。
  小學生每天下午3點半前就放學,沒人接、沒處去,一直困擾著很多家長。2011年,原下關區成立南京首個“助幼公益項目”童助快參園,在這一“空當時間”幫家長照顧孩子。由於受到孩子和家長歡迎,該組織已發展到5個點。但是近日揚子晚報記者得知,由於資金緊缺,這一組織面臨關門的壓力。該組織向本報求助,希望有經驗的機構管理者能夠提供經驗,有意做公益的企業也可以跟其聯繫。
  揚子晚報記者 柳揚
  現場探訪
  孩子們用拼音留言“喜歡這裡”
  “我在這裡很開心,我也喜歡這裡,因為每次來寫作業都有老師教,一到下午五點都有小點心吃,前五名還能多吃點,還可以跟別的人一起玩。”“我喜歡來托班,有小朋友一起踢足球,玩游戲。”……揚子晚報記者日前在清江花苑“童助快參園”看到,在一面牆壁上,小朋友們用葉子形狀的便簽寫下的留言,其中還有一些拼音代替不會寫的字。
  每天下午4點多,這間裝扮得溫馨可愛的教室里都會迎來大約20個孩子。老師們從學校把孩子們接到這裡,下午4點到5點,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課堂里的作業。5點到5點半,孩子們做眼保健操吃點心。5點半到6點半接受老師的輔導,進行手工勞動、室外游戲、主題討論、科普學習等精彩的活動。6點到7點,家長們下班後,老師與前來接孩子的家長溝通孩子的成長情況。
  “把孩子放在這裡放心,爺爺奶奶接回家,都沒有辦法給輔導功課,在這裡養成了很多好的學習習慣。”一位學生家長告訴記者,孩子過去寫作業很慢,雖然才上二年級,但作業經常要寫到晚上九十點。但來了童助快參園,作業回家之前就能完成,而且成績也比之前有所提高。
  運行三年
  老師義務接放學孩子,還輔導功課
  揚子晚報記者瞭解到,“童助快參園”開設於2011年。那之前,清江花苑社區做了一次入戶調查,發現有七八個小學生因家長下班晚,下午4點放學後沒人接送、沒人看管,“放學後沒人管,家長也很無奈,學生也不情願。”清江花園社區黨委書記冀雅麗提出了在社區開辦托管班的想法,“社區可以提供免費場地,請社會工作者和專業的老師來為孩子輔導,為家長解決難題,為孩子成長服務。”當時的下關區民政局對於這一想法非常支持。
  下崗女工韓藝得知這一消息,和田玲、徐惠英一起共同承擔起為5戶單親家庭和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孩子輔導學習的任務。“家長沒空,我們就去學校門口接孩子,給孩子準備下午茶點心,輔導孩子在社區做作業,直到晚上8點家長回來接走。”韓藝和姐妹們不拿一分錢,兢兢業業輔導孩子,讓很多家長也非常感動。
  “我們的老師都具有教師資格證,還定期邀請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。”每年的暑期,童助快參園還給孩子們開展豐富多彩的夏令營活動,除了在室內進行課業輔導,韓藝還帶著孩子們走出去,體驗社會,從事公益活動。
  面臨困境
  政府扶持力度減少,賬目已虧15萬
  由於服務受到家長的歡迎,“童助快參園”獲得政府扶持資金,陸續在依山郡、象山、雲谷山莊和金陵社區開辦分園,到去年已經有5個點,共吸引了200多名孩子前來參加。為了維持運作,又照顧到家長的經濟狀況,機構只象徵性地收取一些成本費用,對非貧困的雙職工家庭,每月收取400元托管費。
  韓藝告訴記者,“童助快參園”由於申請成為原下關區民政局唯一一個助幼公益創投項目,每年都能得到市民政局、愛德基金會以及區民政局的專項撥款,還在社區里擁有專屬活動場地。“這兩年,公益組織越來越多,政府的扶持力度也在減少。”韓老師向記者說,“童助快參園”的運作遇到了經濟方面的難題。“活動室規模有限,要保證教學質量,就不能招收太多學生。”
  “從2012年至今,政府共計撥款資助公益項目30萬元,包括5處場地支付6萬租金和裝修金,每天下午為孩子提供一餐點心,每人每次1元,每年花費兩萬元,去年起快參園共聘請8名老師,每月3000元;工資支付每年28萬。儘管為緩解財務缺口,對非貧困的雙職工家庭,快參園每月收取400元托管費,但今年初,快參園賬目上已經虧空15萬。”
  看看同行如何解資金難題:
  1、“希望來吧”:
  多用志願者,使用免費場地
  雨花台區安德門社區有個類似機構,名叫“希望來吧”,最初是由婦聯牽頭成立,主要面向周邊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,服務時間以周末和暑假為主。這裡的負責人告訴記者,活動的費用和資源主要來自於學校、地鐵等共建單位。“因為之前名聲比較大,所以有一些單位願意主動提供一些費用和資源。”記者瞭解到,這裡的老師以退休人員和志願者為主,社區提供免費的場地,再加上一定的政府撥款,所以運營並不存在經濟問題。
  在鼓樓區寶船公園內,也有一家提供學生托管服務的“希望來吧”,採取純公益的方式,因為其老師多是志願者,主要提供托管而非教學方面的服務,所以運營費用相對較低。不過,這種方式也存在著人員不固定、流動性較大的問題。
  2、“愛之光”:
  做好公關,向社會籌資
  南京“愛之光”是一家提供為老健康服務的社會機構,雖然創立時間不長,但已經獲得了一些社會資金。
  負責人代賢偉告訴記者,目前機構正在運行兩個項目,主要是向企業和基金組織籌款,其中景明佳園社區的老年項目獲得了匯豐銀行的資助,能仁里的老年慢性病項目獲得了正榮基金會的3萬元資助。
  他告訴記者,自己總結出來“公益機構需要企業化管理,並且要定位準確,有自己機構清晰的使命願景,以及當下開展的可持續性項目,這個項目能推進你機構的使命實現。在這個過程中儘量地完善與規範化我們的服務,最好成為體系或者產品,這樣才會有出資方為你買單。當然,作為機構的負責人還需要不斷地去對接資源,做好公共關係,增強籌資能力。”   (原標題:公益小托班“供血不足”,快撐不住了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c60pcdy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